外祀在国都外祭祀山川指以异姓立国者所行之祭祀现在坚持无
(3)外祀:在国都外祭祀山川,指以异姓立国者所行之祭祀。
现在坚持无鬼论的人说:普通人耳闻目见的情形,哪里足以解决疑惑呢?怎么会有人想成为天下的高人君子,却又去相信普通人耳闻目见的情形呢?墨子说:如果认为普通人耳闻目见的情形不足以相信,不能用来解决疑惑的话,不知道像从前夏商周三代的圣王,如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能不能拿来做判断的标准呢?对于这一点,一般中等以上的人都会说:像从前夏商周三代的圣王,那是足以作为标准的。如果从前夏商周三代的圣王足以作为标准,那么就姑且向上看看圣王之事吧。从前,周武王攻打殷商并诛杀商纣王的时候,命令诸侯分掌殷商的祭祀,说:让同姓诸侯祀于先祖庙宇,让异姓诸侯祀于山川。因此,周武王必定认为鬼神是存在的,所以攻打殷商并诛杀商纣王之后,让诸侯来分掌殷商的祭祀。如果没有鬼神,周武王何必命令诸侯分掌祭祀呢?
非惟武王之事为然也。故圣王其赏也必于祖,其僇也必于社(1)。赏于祖者何也?告分之均也;僇于社者何也?告听之中也。非惟若书之说为然也,且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菆位(2);必择国之父兄慈孝贞良者,以为祝宗(3);必择六畜之胜,腯肥倅毛以为牺牲(4);珪璧琮璜(5),称财为度;必择五谷之芳黄,以为酒醴粢盛,故酒醴粢盛与岁上下也。故古圣王治天下也,故必先鬼神而后人者,此也。故曰官府选效,必先祭器祭服,毕藏于府,祝宗有司,毕立于朝,牺牲不与昔聚群。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
(1)僇(lù):通“戮”,杀。
(2)菆(cóng)位:即神社。菆,同“丛”。
(3)祝宗:即太祝与宗伯,祝是主赞词的人,宗是主宗庙的人。
(4)腯(tú)肥:肥胖。倅(cuì)毛:指毛色纯粹。倅,同“粹”。牺牲:供祭祀用的牲畜。
(5)珪璧琮璜(cónghuáng):都是祭祀时要用到的玉器。
不仅周武王的事迹是这样的。从前圣王赏赐功臣必定在祖庙里,杀戮罪人则必定在神社里。行赏为什么一定要在祖庙里呢?是祭告祖先恩惠分配得很平均;杀戮罪人为什么一定要在神社里呢?是祭告神明断案很允当。不只是这本书上是这样说的,并且虞、夏、商、周三代的圣王,他们开始建立国家营造都城的时候,肯定要选择国都中心的祭坛,来修建宗庙;必定是选择林木繁茂的地方,来修建神社;必定选择国都中父慈子孝、忠诚优秀的人,来做太祝和宗伯;必定选择六畜中最好的,肥壮而又毛色纯正的来做祭祀时用的牺牲;置备珪璧琮璜等祭祀用的玉器,要以适合自己的财力为度;必定要选择五谷中芳香而黄熟了的,作为祭祀用的供品。所以美酒食物这些供品是按年成的好坏而有增减的。因此,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是先祭祀鬼神而后从事人事,正是这个原因。所以说,官府选择考察物品,一定要先治办祭祀鬼神的祭服祭器,并都收藏在府中,太祝与宗伯等有关人员,全都站立在朝廷上,供祭祀用的牲口不得与以前的群牲在一起。古代圣王为政的方式就是这样的。
- 此信的末一段透露当时湘军军营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即广开保举之途一[图]
- 夫子说“君子的修养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图]
- 大臣却不同意尤其是宰相既然知道了李宸妃是仁宗的生母这个时候不[图]
- “射箭的人前进、后退、转身都要符合礼的要求思想要端正身体要挺[图]
- 革音jí急吾得正而毙案曾子是士却卧大夫之席而死这在当时是不符[图]
-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当世岂[图]
- 太公曰“三军无备牛马无食士卒无粮如此者索便诈敌而亟去之设伏兵[图]
- 辩通“遍”虚口郑注说这是指“酳”(yìn)即食毕以酒漱口凡进[图]
- 相美人如相花贵清艳而有若远若近之思;看高人如看竹贵潇洒而有不[图]
- 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