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汉族新娘都有在新婚上轿时穿戴皇后娘娘、公主最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汉族新娘,都有在新婚上轿时,穿戴皇后娘娘、公主,最低限度是诰命夫人的凤冠霞帔的习俗。这种风气尤其在明末、清代以至近代四百年间盛行。它在民间一直以自然的形态传承,到封建帝制、宫制消失后的民国年间仍然如此,稍后不过略予变异而已。按照中国的服饰制度,平民百姓根本不许可着官服(凤冠霞帔也有品级之分),不仅款式,连服色接近都会有大罪。但是,封建制度唯独对新婚这天新郎披红、戴帽花(类似头名状元),新娘凤冠霞帔,表示出一定的社会宽容度。这也许与中国人将结婚称作人生大事,谓之“小登科”有关吧!
畲族新娘不模仿真实的公主,却又以极认真的态度去模仿神话传说中的三公主,据说她是龙王的妻子、畲族的始祖。如果有幸遇到准备去婆家的新娘,就可以目睹人间的神话风采:扎着红色绒线的发髻盘在脑后,头上戴着尖脚头冠;头冠外,扎四根用数百粒白色头玑珠穿成的珠带,插着银钗;头冠下,披一条约一尺(厘米)长、三寸(厘米)宽的小红绫,显得艳丽夺目;一块圆形的银牌上,缠着三块小银牌,悬挂在额前;耳垂上一般佩挂银质耳环,颈项佩银质项圈;左手无名指上戴一只九连环的银戒指,当地人认为戴这种戒指是取其日后有九子十二孙之意;外衣是大襟衣衫,衣衫的袖口、前襟上方均绣有五颜六色的图案;腰间扎蚕丝编织的腰带;脚上穿花鞋,鞋头上还有一束红穗。
无论是真实的公主,还是神话中的公主,都距离人的生活很远很远,一生中只满足一次的这种模仿贵族妇女的愿望,也就成了婚俗中的服饰习俗了。
怀旧型怀旧型是近现代婚服中出现的倾向。人生喜庆时刻,特别是重大仪礼——婚礼上,不忘传统服饰,也表现出人们的一种怀旧心理。
这种服俗是普遍存在于日本的。日本当代新娘依然要发绾高髻(如今已用定型假发髻套在头上),身穿传统的正规和服,着木屐,分趾袜,系带,当她融于那个为她们设定的传统婚礼环境中时,简直与古代的日本淑女没有什么两样。
说日本人婚服属怀旧型,是有其原因的。以它和欧洲、中国相比,就会看出其婚服中对传统继承发展上的明显不同。欧洲人虽然也披着古代样式的婚纱在大教堂中过传统式的婚礼,但是那个环境以及气氛与当今的环境与气氛相距并不远。新郎的西装、新娘的长裙依旧与当代欧洲人的日常或礼仪场合服装比较接近,起码风格是近似的。中国呢?虽说在学习西欧婚礼模式乃至婚服款式、色彩时,依然要穿一穿中国式的婚俗服装,如一身红色旗袍等,但红色袄裤已变成裙装,旗袍实际上也只是百年来的国服。只有日本,日本人在完全西化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中,在日常服装已远离传统服饰后,却仍然要在婚礼上郑重地穿上一身和服(甚至在订婚仪式上也要穿和服),不能不承认他们极端崇尚民族精神。虽然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前,需要花上大量金钱去做一套像样的和服,人们依然不肯疏忽,以示郑重。在这种怀旧的服俗中隐含着日本人对大和民族及祖先的怀念。
猎奇型如今的地球由于交通和通讯的便利显得有些缩小了:新婚夫妇到异域去办一次别有风趣的婚礼,穿上当地传统婚服留一张合影,还是蛮有趣味的。涉外婚姻更使男女双方想互相品味一下异国的婚俗风情。
我曾亲身参加了一次法国新娘和中国新郎的婚礼。新娘是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拜者,所以当她准备婚服时,坚持要穿典型的中国新娘服饰。于是,她真的以这样的装束出现在婚礼大厅上:火一样红的衣裙一直拖到脚面,一双红鞋从裙边露出来,头上顶着一方红盖头,盖头四角还垂着带饰件的穗。当她被女眷搀扶着姗姗走进来时,有谁会想到她是法国来华讲学的女专家呢?这身装束倒使我想到天津历史博物馆近代民俗展上的一个新娘模型:花衫子、红盖头、响铃裙……中国人认为这些太土气了,法国人却以此为新奇。尽管这位新娘酷爱中国传统文化,但仍不能否认她选择这套服饰,并拍出大量照片寄回法国去,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了猎奇。而且通过交谈,已得到证实。
婚服之多,好像是夏日夜晚天空中的繁星,无论从质料、色彩、款式、纹样上都包容、体现着人类的文化,是服俗的必然,婚俗的中轴。
- 此信的末一段透露当时湘军军营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即广开保举之途一[图]
- 夫子说“君子的修养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图]
- 大臣却不同意尤其是宰相既然知道了李宸妃是仁宗的生母这个时候不[图]
- “射箭的人前进、后退、转身都要符合礼的要求思想要端正身体要挺[图]
- 革音jí急吾得正而毙案曾子是士却卧大夫之席而死这在当时是不符[图]
- 何时俗之工巧兮背绳墨而改错!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当世岂[图]
- 太公曰“三军无备牛马无食士卒无粮如此者索便诈敌而亟去之设伏兵[图]
- 辩通“遍”虚口郑注说这是指“酳”(yìn)即食毕以酒漱口凡进[图]
- 相美人如相花贵清艳而有若远若近之思;看高人如看竹贵潇洒而有不[图]
- 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