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三脉者恇(kuānɡ)泻手足三阳经穴致形气虚弱邪气在人体经
取三脉者恇(kuānɡ):泻手足三阳经穴,致形气虚弱。邪气在人体经脉之内,风热之气常在上部;饮食积滞之气常停中部,寒湿之气常留下部,因而针刺部位也就不同了,刺上部各经腧穴可使风热之气外出;刺阳明之脉,可以排除胃肠积滞;病在浅表而针刺太深了,能够引邪入里,加重病势。因此说:皮肉筋脉各有它的部位,病证各有它的适应孔穴,情况不同,就应该随着病情慎重施针。不能实证用补法,虚证用泻法,这就是损不足而益有余,会加重病情。精气虚的病人,误泻五脏腧穴,会致人于死;阳气不足的病人,误泻三阳经的腧穴,可以致正气怯弱,神志错乱。总之,误泻阴经,耗伤了脏气,会致死;误泻阳经,损伤了阳气,会发狂证。用针不当的害处大致如此。针刺时,需要候气,如刺后尚未得气,不应拘泥手法次数的多少,必须等待经气到来;如果针已得气,就可去针不再刺了。九针各有不同适用证,针形也不一样,在使用时,要根据病情分别选用。总之,针刺的关键,是要得气,针下得气,必有疗效,疗效显著的,就像风吹云散,可以看到明朗的天空那样。这些都是针刺的道理。
赏析与点评
本节提出“气至而有效”的针效标准。气至,现今称“得气”,是针刺中腧穴,引动经气,经气来至的反应,因而是针刺治疗取效的前提和基础。气至与未至,一是施术者针下如有所见,如微感沉涩而紧等;二是患者有针下麻、胀、酸等感觉,即沿着经脉循行部位出现针感;三是与患者的虚实状态有关,从脉象盛衰变化上体现出来,即实证脉象由盛实变为虚弱,虚证脉象由虚弱变盛大时,即为有效。
黄帝曰:愿闻五藏六府所出之处 。岐伯曰:五藏五腧,五五二十五腧 2 ;六府六腧,六六三十六腧 3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 4 。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 5 ,所溜为荥 6 ,所注为输 7 ,所行为经 8 ,所入为合 9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腧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 10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五藏六府所出之处:脏腑各自连属的经脉脉气所出之处。
二十五腧:每脏有井、荥、输、经、合之五腧穴,五脏共二十五穴。
三十六腧:每腑有井、荥、输、原、经、合六腧,六腑共三十六腧穴。
络脉十五:十二经各有一络脉,加任、督及脾之大络,共十五络。
- 移动前台营业员工作内容[图]
- 揭秘高铁乘务员就业前景[图]
- 事业编怎么看自己是否进面试?要怎么准备?[图]
- 裸辞后,这5类人会被压价[图]
- 从定义开始,带你了解云制造发展趋势[图]
- 2022年家具制造业就业前景及方向信息整理[图]
- 职场面试自我介绍技巧[图]
- 面试官问你的缺点是什么 应该如何回答[图]
- 竹笋的营养价值,竹笋的饮食疗法作用[图]
- 石橄榄的药用效果和保健作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