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陪坐在孔子旁边,说:“请问《诗经》里说:‘和悦可亲的君子,好比民众的父母。’怎么样才能称为民的父母呢?”
孔子说:“作为民的父母,必须懂得礼乐的来源,达到‘五至’实行‘三无’,以此精神扩充于天下。四方出现祸患,必定预先知道。这样的人就可以称得上民的父母了。”
子夏说:“请问什么叫‘五至’?”
孔子说:“情意所至之处,《诗经》中的诗句就随之而至;诗句所至的同时,礼也随之而至;礼所至之处,乐也随之而至;乐所至之处,哀也随之而至。《诗》和礼是相辅相成的,哀和乐是相互引发的。所以这种情景,擦亮眼睛来看,也不可能看见;侧着耳朵来听,也不可能听见。然而这种意志充满天地之间,流行起来会充满四海,这就叫做‘五至’。”
子夏问:“请问什么叫‘三无’呢?”
孔子说:“无声的音乐,无仪式的礼节,不穿丧服而哀的丧礼,这叫做‘三无’。”
子夏说:“请问《诗经》中什么诗句接近‘三无’的意思呢?”
孔子说:“‘日夜谋划治国以安民’,这句诗就接近无声的音乐;‘仪容庄严和易,让人无可挑剔’,这句诗就接近无仪式的礼节;‘凡是民众有急难,全力救助不迟缓’,这句诗就接近不穿丧服而哀的丧礼。”
子贡说:“您的话太美了,太伟大了,话说到此就到尽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