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乌兰察布KTV招聘网 > 乌兰察布热点资讯 > 乌兰察布名言/句子 >  赵襄王说“赵国夹在秦燕中间秦燕交好对赵国来说形势是严峻的先生

赵襄王说“赵国夹在秦燕中间秦燕交好对赵国来说形势是严峻的先生

2022-09-26 00:58:19 发布 浏览 581 次

赵襄王说:“赵国夹在秦燕中间,秦燕交好,对赵国来说形势是严峻的。先生从秦国来,想必有锦囊妙计告知寡人。”

甘罗说:“大王,你说得不错,秦燕结盟就是要夹攻赵国。我甘罗不愿秦赵两国打仗,主张睦邻友好,所以才来到赵国。”

赵襄王说:“赵国怎样才能避免战争,请先生赐教寡人。”

甘罗说:“秦国想扩大河间的地盘,河间原本就是赵国割让给秦国的。我劝大王再割五个城池给秦国,与秦国交好,秦国支持赵国去攻打燕国,从燕国那里去取得补偿。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赵襄王心里极不高兴,但也没有办法,交好秦国,避免受夹攻,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吧。就这样,赵襄王答应了甘罗的条件。甘罗圆满回国。果然,张唐也就不用出使燕国了。

赵国割了五个城池给秦国,取得秦国支持,出兵攻打燕国,取得燕国上谷地区三十座城池,让秦国得了其中的十一个。秦国坐享其成得了十六座城,赵国表面上从燕国取得了补偿,可是与燕国成了仇敌。燕赵相争,秦国得利,甘罗的计谋,使秦国一箭双雕,自己既得利,又让别的国家互相攻击,有利于秦国各个击破。

秦王认为甘罗立了大功,拜他为上卿,又把以前甘茂的田地房宅赐还给了甘罗。

甘罗年少,出使赵国,想出奇谋妙计,损害赵国,使秦国得利,说不上是一个敦厚君子,但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谋士,所以名传后世。甘罗年少得志,十二岁为上卿,不仅仅是他的聪明与机遇,也是他刻苦学习的结果。试想,他游说张唐与赵王,引用生动的历史事实,得心应手,就是勤奋学习的结果。当然,甘罗计谋之所以得逞,这和秦国的强大有直接关系。强国摆布弱国,大国欺负小国,总能找到借口,编出理由。这就叫弱国无外交,强国左右逢源。所以一个国家要在外交上占主动地位,不仅仅要依靠奇谋智士,更重要的是国力强大。古今中外,都是这个道理。

廉颇蔺相如列传

本篇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内容由三个故事组成: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智折秦王,将相和廉颇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合成一曲高扬的爱国主义乐章。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战国中后期赵国四大忠臣良将的合传。这四大忠臣是: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涉及人物有三代赵王:赵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此外,宦者令缪贤、军士许历、赵奢子赵括、赵括母附见。本传是一系列人物的合传,写出了赵国由盛而衰到灭亡的过程及原因。秦兵东出,三晋当其冲要。战国时许多大战役就在韩、赵、魏境内进行。本传就生动地记述了阏与之战、长平之战、李牧逐胡与秦交战等。战国后期,东方日益削弱,秦国称雄,六国争相与秦连横。在这样的局势下,赵国先后涌现出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一大批忠臣良将,使赵国一度盛强。三代赵王,一代不如一代,悼襄王糊涂昏聩,杀李牧,自毁长城,赵国也就灭亡了。

廉颇、蔺相如是本传的主要人物,两人一文一武,一将一相,廉颇善战,为蔺相如使秦作后盾,因蔺相如的成功有廉颇的功劳在,将相和而赵强秦不敢欺。司马迁以廉蔺两人名字命篇,就是突出和歌颂廉蔺两人捐嫌而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思想。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10)。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11),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13),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14),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15)。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16),则幸得脱矣(17)。’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18)。”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9)?”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20);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21),宁许以负秦曲(22)。”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23),臣愿奉璧往使(24)。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25)。”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26),相如奉璧奏秦王(27)。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28),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29),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30),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31),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32),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33),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34),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35),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36)。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37)。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38),礼节甚倨(39),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40),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41),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42),召有司案图(43),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44)。相如度秦特以诈佯为予赵城(45),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庭(46),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47)。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48),怀其璧,从径道亡(49),归璧于赵。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